9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100多名小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走进我院,参加由学院水生态科普工作室精心策划的《探秘水世界——发现水利与生态的奥秘》主题科普活动。这不仅是一次奇妙的“科学之旅”,更是一场寓教于乐、边玩边学的生态启蒙课。

孩子们首先来到了水利工程微缩模型区,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两个特别“神奇”的水利工程模型——古老的都江堰和现代的三峡大坝。工作室成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有趣的比喻,带大家“穿越时空”,了解古人如何巧妙治水。“看!这个像鱼嘴一样的结构叫‘鱼嘴分水堤’,它能把岷江的水分成两股,一股送去农田灌溉,一股留在外面防洪,是不是很聪明?”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惊叹:“原来两千年前的人就这么厉害!”接着,他们又认识了三峡大坝这位“超级英雄”——既能挡住洪水猛兽,又能发电照亮千家万户,还能让大船顺顺利利通过长江。工作室成员还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水坝,比如弯弯的拱形坝像一座彩虹桥,能牢牢顶住水流压力;软软的橡胶坝则像会“呼吸”的气球,可以自动调节水位,引得孩子们连连拍手称赞。

随后,同学们来到绿意盎然的水生态修复实训场,这里仿佛是一个“水上植物园”。菖蒲、荷花、水生鸢尾随风摇曳。“这些植物不只会开花好看哦,它们的根还能‘吃掉’脏东西,叶子还能给水里加氧气呢!”通过近距离观察和互动问答,孩子们明白了小小的水草也能成为净化水质的“环保小卫士”。在坡面径流实训区,一场生动的小实验让大家印象深刻。工作室成员设置了两块斜坡模型:一块光秃秃的,一块长满绿草。当模拟雨水冲刷时,裸露的坡地迅速被冲出沟壑,泥水横流;而有植被覆盖的坡地却稳稳当当,几乎没有流失泥土。“原来小草也有大本领!”孩子们恍然大悟,“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呀!”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一边听讲解,一边动眼看、动脑想,有的认真做笔记,有的积极举手提问,还有的忍不住摸一摸模型,现场笑声不断,气氛热烈。
此次科普活动既是学院水生态科普工作室践行生态文明教育的生动实践,也是学院深化“山东省水情教育基地”建设、推进“校地协同育人”的具体举措。未来,水生态科普工作室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不断丰富水生态科普内容形式—通过打造“微缩水利工程+实景实训场+互动体验馆”三位一体的科普平台,推动水生态教育与研学实践深度融合,激发更多青少年对水资源、水生态的关注与热爱,让更多青少年走进水利、了解水利、热爱水利。(审核:崔灵智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