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中华文脉,机电工程系“匠心剪影·纸上拾遗”文化传承团赴临沂革命老区,开展融合“非遗剪纸”与“红色基因”传承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以纸为媒、以剪为笔,在革命热土上探寻初心,于巧手翻飞间传承精神。
拜师学艺,筑牢非遗根基。团队拜访了临沂剪纸非遗传承人李玲老师。在李老师的工作坊,同学们学习“折、画、剪、刻”的指尖技艺,感悟“方寸红纸载千钧”的文化重量。李老师还讲述了抗战时期剪纸艺人以纸为枪、创作《送军粮》《火线桥》等作品鼓舞民众的故事,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剪纸艺术与红色基因的血脉相连。

红色寻根,汲取精神力量。团队深入红色教育基地,采集创作灵感,解码精神密码。在临沂革命纪念馆,重温“沂蒙支前”的感人场景;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战役文物,感受军民同心、浴血奋战的历史;在沂蒙红嫂纪念馆,聆听“乳汁救伤员”等事迹,积累剪纸艺术人物塑造的蓝本。

匠心创作,剪纸焕活基因。队员们将所见所感倾注于创作,分组完成《乳汁救伤员》《火线桥》《孟良崮赞歌》等系列剪纸作品,以刀剪复刻红嫂大爱,用镂空再现烽火岁月,让历史人物“立”起来、革命场景“活”起来。创作过程中,队员们持续研讨人物生平与事件细节,实现“红色知识”与“非遗技艺”融合赋能。

成果汇展,惠民传续薪火。在沂南县红嫂家乡景区,团队开展了沉浸式体验、精神宣讲和成果展览活动。《重走支前路》的演出让队员与观众共同感悟沂蒙精神的伟大内涵;“剪纸里的沂蒙精神”主题宣讲以作品为媒介,讲述红色历史,传播革命精神;主题文化展览则展出剪纸作品和红色文创,并设置互动问答,吸引众多游客参与,进一步拓宽了沂蒙精神与非遗艺术的传播途径。

童心启蒙,培育传承新苗。团队走进当地社区幼儿园,开展“小小非遗传承人”剪纸体验活动。队员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趣味互动,向孩子们介绍剪纸的基本知识,并手把手教导他们剪出红色五角星、简单窗花等图案。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次体验非遗魅力,一双双小手剪出的不仅是稚嫩的作品,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初印记。

此次实践是青年学子扎根大地、传承文脉的生动答卷。团队通过“非遗+红色”的创新表达,提升了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以剪纸艺术为载体传播沂蒙精神,在实践中坚定了文化自信,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审核:殷镜波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