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系

推普赋能乡村振兴,青春奏响时代强音——水利工程系"水润花开,语爱同行"推普志愿服务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9-2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青年力量。水利工程系组织“水润花开,语爱同行”推普志愿服务实践队成员们奔赴宁夏、山西、山东等偏远地区,开展以推广普通话为核心、深度融合专业特色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注入语言文化新动能。

前期部署,精准推普润民心

实践队提前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明确活动目标、任务分工及注意事项,让队员们清楚活动的意义和自身的责任。随后,实践队成员开展了系统的培训会,内容涵盖普通话标准发音、教学技巧、沟通方法以及当地文化习俗等,为后续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推普志愿服务实践队针对不同群体需求,设计开发了“三阶段特色课程”体系,分别面向儿童、青年、老年生活场景以及接受能力设置针对性课程。

双线联动,拓宽覆盖增实效

构建“线上+线下”双核心驱动模式。线下方面,实践队在乡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学校、村委会等场所开时查阅学习。队员们还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在拉家常的过程中纠正他们的方言发音,鼓励他们多说普通话,营造浓厚的推普氛围。线上依托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普通话学习视频、语音示范、文字资料,制作电子海报增强宣传效果。

专业赋能,水语相融显特色

作为水利学子,团队创新性地将“专业+推普”深度融合:开设“水利知识小课堂”,用普通话讲解节水灌溉、小型水利设施维护、水环境保护等实用知识,在普及水利科技的同时强化普通话应用。同时深入调研过程中,收集方言中与水利相关的词汇表达,比如方言中对 “水渠”“水泵”等的特殊称呼,对比分析其与普通话的差异,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推普课程中。丰富推普内容,使语言推广更接地气、更具实用性,让村民们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交流水利相关知识。


非遗为桥,文化传承心连心

 将推普与日照本地茶文化、扎染技艺等非遗传承紧密结合,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让普通话成为非遗传播的有力工具。在五莲县潮河地区开展 “非遗文化小课堂”活动,为孩子们讲述茶文化与扎染技艺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通过展示、体验非遗过程,结合普通话讲解,让孩子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设置互动环节中,鼓励孩子用普通话分享自己对非遗文化的感受与理解。

“水润花开,语爱同行”推普志愿服务实践队,将继续以青春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播撒普通话的种子,架设沟通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鲜活的语言文化力量,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