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系

水利工程“星火水韵”志愿宣讲团三下乡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08文章来源:水利工程系 浏览次数:

为深入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内涵,赓续红色基因与科技报国情怀,水利工程系“星火水韵”志愿宣讲团在系团委指导下,自今年7月起,跨越山东滨州、济南、陕西汉中、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多个地市的大中小学、社区、村委会与企业,开展“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践行水利青年担当”主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学精神、思内涵、践使命、悟成长”为主线,通过实地研学、基层宣讲、科技赋能等方式,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土壤中焕发新活力,用青春力量书写精神传承的新篇章。

学:溯源铸魂,筑牢精神传承的根基

“星火水韵”志愿宣讲团以“筑牢理论根基,夯实实践底气”为出发点,开启了“两弹一星”精神的研学之旅。团队成员先后走进日照革命历史纪念馆、日照市抗日战争纪念馆、日照市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安丘市博物馆,在泛黄的史料文献中触摸历史温度,在“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实物展陈前驻足沉思,在红色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内核。

为深化理论认知,团队同步开展集中学习培训。团队指导老师系统梳理两弹一星精神的形成脉络与时代价值通过线上云研学+线下研讨会相结合的方式,集体研读材料包中的学习内容,围绕水利人如何践行两弹一星精神开展专题讨论,将科技报国精神与水利专业特色深度融合。

扎实且完备的培训让团队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为后续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与组织保障。

思:精准聚力,打磨精神传播的良方

“精神传承既要守正,更要创新”,这是“星火水韵”志愿宣讲团在筹备阶段达成的共识。团队深知,只有贴近群众需求的宣讲,才能让“两弹一星”精神真正走进人心。为此,成员们兵分多路开展走访调研:深入社区、村落与居民拉家常,了解大家对“两弹一星”历史的认知程度;走进学校与师生座谈,收集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走访水利企业一线职工,探寻科技报国精神与行业实践的结合点。

基于调研结果,团队定期召开“头脑风暴会”,邀请指导老师共同复盘优化,精心设计宣讲方案。从宣讲PPT的图文排版到互动游戏的规则设计,从语言风格的通俗化调整到案例选取的适配,团队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只为让“两弹一星”精神“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


践:多维发力,铺就精神传播的路径

“星火水韵”志愿宣讲团以“多线并行、精准滴灌”的思路,让“两弹一星”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团队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讲网络,累计开展主题活动10余场次,覆盖受众超2000人次。

在青少年培育方面,团队先后走进滨州后亭幼儿园、汉中市洋县小江初级中学、日照当地非遗体验基地等,依据不同学段,打造分层宣讲体系:为幼儿园小朋友设计“星星的约定”绘画课与音乐互动环节,在宣讲“两弹一星”先辈们像星星一样发光发热的故事时,带领孩子们齐唱改编版《小星星》,用轻快的旋律和直白的歌词,让“热爱祖国、勇于登攀”的精神种子在稚嫩的心田悄悄发芽;

前往日照当地非遗体验基地,为前来研学的同学讲述“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攻克难关的故事,阐释“坚持与守护”的精神内涵。宣讲结束后,团队成员与同学们一同体验非遗香云肩制作,在穿针引线、刺绣花纹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手工艺人对技艺的执着坚守,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会“坚持”的重量与“守护”的意义。

在汉中市洋县小江初级中学开设“大国重器在我心”主题课堂,讲述“两弹一星”研制中科研团队协同攻关的故事后,组织主题手抄报制作,引导同学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两弹一星”,创作中结合作品讲解“两弹一星”精神“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内涵。

在企业宣讲方面,团队先后走进黑龙江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的尼尔基水利枢纽与山东三塑集团有限公司,推动“两弹一星”精神与行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尼尔基水利枢纽作为国家“十五”期间重点项目、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它的建成如同为桀骜的嫩江套上“缰绳”,彻底终结了两岸长期受洪水肆虐与缺水困扰的历史,为流域防洪、供水、发电、生态保护筑牢了根基——这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担当,与“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高度契合。宣讲团以“大国重器的精神密码”为主题,对比讲述“两弹一星”科研人员在戈壁荒漠白手起家、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历程与尼尔基水利枢纽建设者们直面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在严寒地区突破施工技术瓶颈的故事。虽时代背景不同,但两者都彰显着中国建设者“大力协同、艰苦奋斗”的精神底色。

宣讲结束后,枢纽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坝体、溢洪道等核心区域。实践团成员结合水利工程专业特长,运用BIM技术对枢纽的关键结构进行三维建模,让“智绘建造”成为连接两弹一星精神与现代水利工程的纽带,凸显精神传承在当代基建领域的实践价值。

在山东三塑集团有限公司,团队围绕“科技报国与实业兴邦”展开分享,现场展示“华龙一号”模型,以这一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标杆为切入点,讲述其在核电领域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从技术追赶至领跑背后的创新突破历程。通过与企业在材料研发领域的技术突破对比,阐释“勇于登攀”精神在实体经济领域的现实意义,引发企业员工的强烈共鸣。

在基层传播方面,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巷尾,用 “水利人讲水利事” 的方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开设 “露天故事会”,通过 “一张老照片、一个功勋故事、一段精神解读” 的模式,让大爷大妈们在闲聊中了解 “两弹一星” 历史;

此外,在暑期旅游高峰,团队还前往日照市东夷小镇,面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开展 “两弹一星” 精神宣讲。成员们结合详实的史料与生动的功勋事迹,阐释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的精神内涵,同时向游客们发出文明旅游倡议,号召大家共同爱护景区环境、遵守公共秩序,让文明旅游理念与红色精神一同传递。

宣讲结束后,团队成员随即前往附近海边开展清淤活动。大家携带工具,分工合作,细致清理海滩上的垃圾与淤泥,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为打造洁净美丽的海岸线贡献力量,也让 “两弹一星” 精神在服务社会、守护自然的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时代价值。

悟:薪火相传,沉淀精神践行的收获

一路宣讲,一路成长。“星火水韵”宣讲团成员在实践中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不断深化,从最初的“历史记忆”转变为“行动指南”。成员们将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主题海报与手抄报,用艺术语言诠“热爱祖国”的赤诚、“勇于登攀”的执着;集体重读《钱学森传》,在“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历程中,更深切体会到“无私奉献”的重量。

未来,“星火水韵”志愿宣讲团将继续带着这份感悟,走进更多学校、社区、企业,让“两弹一星”精神与水利报国情怀交织共鸣,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奋斗精神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