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人人懂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校园环境,建筑工程系“班墨匠心”育人工作站近日开展“交通零隐患,反思促安全”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课堂—宿舍—道路”三维联动模式,打造沉浸式安全教育新范式。
理论筑基,情景化教学激活安全意识。组建“交通安全宣讲团”深入各班级,创新采用“案例推演+情景模拟”教学法。宣讲团成员们将枯燥的交通法规转化为“电动车超速撞击实验”“耳机骑行视线盲区测试”等直观项目,让抽象知识具象化。特别设计的“交通违法行为成本计算器”,通过量化法律代价、医疗费用等数据,引发学生深刻思考。

深度反思,参与式讨论强化风险认知。各班级开展“安全诊断会”特色班会,通过“三个一”活动(观看一部警示片、剖析一个身边案例、制定一份安全承诺)激发群体反思。有的班级创新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活动,分享现实中的交通违法行为,引起学生警惕;有的班级组织“假如我是受害者”角色扮演,从多维度深化安全认知。班会累计收集改进建议170余条。

全景教育,全场景渗透培育安全习惯。志愿者走进宿舍开展“微课堂”宣传,结合校园周边道路特点,讲解夜间出行、雨雾天气等特殊情境下的安全注意事项。志愿者们还发放了自制《交通安全手册》,以漫画形式图解交通标志。

道路践行,劝导式示范强化行为养成。志愿者们自发组织在公寓、校门口及周边重点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对学生闯红灯、电动车逆行、不戴头盔等行为进行耐心劝阻,烈日下的一抹“志愿红”成为街头暖心风景。志愿者代表说:“劝导不仅是纠正他人,更让我反思自己日常的出行习惯,今后一定坚持以身作则”。

此次主题活动通过“宣教+反思+实践”的多维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下一步,建筑工程系将开展常态化安全教育,真正实现“交通零隐患”目标,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审核:陶登科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