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工作室 >> 科普教育 >> 科普课堂 >> 正文

水生态——水下绿洲!揭秘沉水植物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8-28 [来源]:绍兴原水 [浏览次数]:

在幽静的水下世界,有一群特殊的绿色生态卫士,它们有着“水下森林”“水下呼吸机”的美誉,在水生态修复工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顾名思义,由于根茎叶等全部植物体均位于水下,仅在开花时露出水面,它们被统称为“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在水深约0.5-4m处,常见的包括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黑藻和菹草等。从外形上看,这类植物的叶片通常呈带状或丝状。

为了适应水底生活,沉水植物进化出了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生存机制,以顺利完成营养生长和后代繁殖。

与大多陆生植物一样,沉水植物扎根于河湖底泥中,营固着生活。那么,它们要怎样来对抗水流变化呢?答案就是“以柔克刚”。沉水植物的茎柔软有韧性,叶片纤薄而细长,这种形态有利于减少水流阻力,随波飘摇而不被轻易折断。

沉水植物的根通常不发达或退化,无法吸收足够营养物质。但它的茎叶膜质化,无角质和蜡质层,可直接吸收水中养分。而且,为了应对水底光照相对微弱的生存条件,其叶片上的叶绿体大而多,排列在细胞外围,能够有效捕捉微弱光线,确保光合作用顺利进行。此外,有些沉水植物还能通过调整叶片角度或形态,以最大限度地接收光能。

水中氧含量远低于空气,那么沉水植物如何正常呼吸呢?沉水植物细胞间隙大,排列疏松,形成了特殊的贯通根茎叶的发达通气组织,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储藏、运输至根茎,满足整株植物呼吸需氧量。多余氧气还可扩散至水体或根系周围底泥中(形成根际好氧区),供其他生命维持呼吸作用。有沉水植物生长的水体其溶解氧通常显著高于缺乏沉水植物的水体。‌

不稳定的水环境往往限制了沉水植物的有性繁殖。沉水植物大多为多年生,其群体扩展主要通过无性繁殖方式,如断枝、根状茎、匍匐茎、块茎、冬芽、石芽和休眠芽等。相较于种子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具有植株生长迅速和种群建成快等突出优势。尽管在自然生境中较少见到沉水植物种子的实生苗,但种子对于物种远程传播、底泥种子库形成以及灾后群体恢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