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是指环境水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各种水分条件的适应。生命起源于水中,水又是一切生物的重要组分。生物体不断地与环境进行水分交换,环境中水的质(盐度)和量是决定生物分布、种的组成和数量,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道、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叫做赤潮,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淡水中时就叫做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绿色、蓝色、红色、棕色等。
水生植物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植物以及沉水植物。
挺水植物是根长在河底的泥土里,茎叶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常用见的有有鸢尾、菖蒲、再力花、梭鱼草、美人蕉、旱伞草、芦苇、荷花等,他们不但承载着美化河道的作用,还肩负着净化水质的责任。
浮水植物是根生长在泥土中,叶片漂浮于水面上的水生植物,最常见的就是睡莲,常作为景观点缀;还有我们江南水乡的菱角,也是一种可食用的浮水植物。
沉水植物是根生长底泥中,植株体生长在水面以下,与水体密切接触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
漂浮植物是根生长在水中,植株体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槐叶萍、浮萍、凤眼莲等。
(1)总氮:简称为TN,是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包括NO3-、NO2-和NH4+等无机氮和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胺等有机氮,以每升水含氮毫克数计算。常被用来表示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
(2)氨氮: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
(3)总磷:简称为TP,水中磷可以以元素磷、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和有机团结合的磷酸盐等形式存在。其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化肥、有机磷农药及近代洗涤剂所用的磷酸盐增洁剂等。
(4)高锰酸盐指数: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和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的常用指标,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某些有机物及无机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相当的氧量。主要应用于掌握饮用水和地表水水质。
(5)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表示。
(6)生化需氧量:常记为B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于水中的可生化降解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它是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如果进行生物氧化的时间为五天就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相应地还有BOD10、BO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