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 36 个国际减灾日来临之际,资源与环境系和“青”创辅导员工作室,共同策划并组织实施了国际减灾日主题教育活动。本次活动深度融合防灾减灾知识讲解与实战应急演练,着力提升全体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注入坚实力量。
在防震知识学习环节,辅导员结合多起真实地震案例,向学生系统讲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应对措施、避险要点及自救技巧,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具象可操作的方法。进入防震实战演练环节后,师生全员高度投入,严格践行“伏地、遮挡、手抓牢” 核心避险规范。当第一次地震警报准时响起,参与演练的学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双手紧紧护住后脑,身体快速蜷缩至课桌下方,保持规范姿势等待指令;30 秒后,第二次警报响起,疏散指令同步发布。各楼层预安排的安全员迅速到岗,依规引导学生撤离,严格落实“低层先行、错时疏散” 原则,有效规避拥挤踩踏风险。在全体师生默契配合、高效协作下,防震演练流程紧凑、秩序井然,顺利达成既定目标。
本次国际减灾日主题教育活动,是资源与环境系推进校园应急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实践,切实强化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
下一步,资源与环境系将以此次活动为抓手,从三方面深化防灾减灾工作:一是推动知识普及常态化,将防灾减灾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及新生入学教育;二是强化实战演练实效化,细化 “演练前培训—演练中指导—演练后复盘”全流程,提升师生应对灾害的实操能力;三是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建立“系部+班级+宿舍”三级安全管理网,畅通隐患反馈渠道,为师生织密“学、练、防、救”安全“防护网”、筑牢生命“防火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