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招聘“农村生源学生优先”的背后

作者:沙登阁  编辑:石海峰 时间:2013-06-28 点击数:

在11月10日的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办的招聘会上,毕业生们就业后的稳定性成为不少用人单位首要考虑的问题。一家咨询公司就提出,希望优先招用来自农村的学生。部分毕业生不服气:城市伢也能吃苦。(11月11日长江日报)

据报道,这家公司的“出差代表”岗位上,特别注明一条:“农村生源学生优先”。该公司招聘人员解释,他们的业务范围分布在10多个城市,需要经常出差,在吃苦耐劳这方面农村孩子明显要强一些。另一家农业、饲料方面的名企也表示,农村生源的新人较适合公司招聘的岗位,跟客户沟通更顺畅,容易出成绩。不过,有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有“歧视”之嫌。选人应当看能力,不能“唯出身论”,且农村学生也不一定能吃苦。

如今,市场饱和,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供大于求、就业困难。用人单位招聘每增多一个条件,就能将许多应聘者拒之门外。对于应聘者来说,用人单位的公平门槛是福音,是自身就业平等的机会保障;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从公司利益出发,培养人需要花费金钱和时间,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等得起,招到于岗位合适且愿意留公司的人,才是公司的福音。但是,用人单位应该提供机会,一个能让应聘者证明自己的机会,而不是让自己的既定观念去框在所有人身上。

此外,有不少企业抱怨如今的大学生不愿意吃苦,累活苦活不愿意做,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在笔者接触到的用人单位中抱有相同看法的不在少数,认为现在的大学生过于浮躁,需要社会和家庭在这些方面多加以引导。这两相矛盾的情况,如何平衡才是重点。在现行法律保障不完整的情况下,除了争取法律的健全,还得应聘者“争气”,不让要自身的懒惰使机会流失。

就业歧视在我国的岗位招聘上,可谓比比皆是,如户籍制度与城乡就业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身高歧视、对“乙肝病者携带者”的歧视、经验歧视等。报道中提到的歧视城市人,其实农村大学生被歧视的现象更甚,出身受歧视,没有关系,他们真真的是只能靠自己。

再者,国考和地考才应是最大的就业歧视,从中央部门到地方机关招人,除学历外,还有政治面貌、是否应届生、是否有基层工作经验等的苛刻塞选。据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发布《2011年国家公务员招考中的就业歧视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调查的2011年国家公务员近万个岗位,全部存在健康歧视和年龄歧视,此外招考还在政治面貌、性别、户籍、地域等方面存在歧视性要求。要求报考人员须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的职位,占总职位数的19.1%。性别歧视也比较严重,占总职位数的15.6%。在社会身份歧视中,最为严重的是户籍歧视和地域歧视,占到85%。连政府部门都不践行“就业平等”了,再在社会上呼吁不要就业歧视,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么。

我们期待更多的公平、更多的平等,用人单位选人不应用先天性条件做判断,可以通过试用期来观察应聘者的表现,为岗位寻找最适合的人。此外,我国还应形成一个针对就业方面的完整的规范体系,政府部门在招聘方面更应做出榜样。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学苑路677号 邮编:276826 电话:0633-7983983 邮箱:sdsyjy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