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作者:沙登阁 时间:2013-10-22 点击数: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及家庭的幸福和希望,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扩招引起高校毕业生总量一直处于高位。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2002年全国毕业生总人数为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到2012年680万人、2013年699万人,十年间增长了数倍。我们应该看到,高校扩招给了学生更多的进入大学的机会,但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这一点从我县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可以看出来。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亟待转变。一是就业期望值过高。大多数大学生都希望拥有一份收入稳定且体面的工作,不愿意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最终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从近几年的公务员招考和全县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可以看出,党政事业单位招聘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方向。二是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不强。据有关部门统计,近两年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员仅占总数量的不到8%,贷款创业率更低。三是地区择业观念影响大。大部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偏向于外地地域优越感强的地方就业。
(三)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弱。一是中小企业多数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公司规模小,业务单一,吸纳就业人数有限。二是大部分企业是家族式企业,处在企业重要管理岗位的大部分是本人及亲戚,高校毕业生只能在一般管理岗位或者生产岗位就业,在企业就业没有归属感。三是企业重生产、轻培训,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现象。更是将高校毕业生当做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很少组织高校毕业生外出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高校毕业生没有更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四是部分高校毕业生缺乏就业长远打算,把到企业就业仅作为临时性就业选择,作为就业的“跳板”和经历,一旦遇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或出现更好条件的就业机会,就会离开企业,造成企业人才流失,致使相当部分的小企业不愿意招录高校毕业生。
(四)部分企业选人用人存在误区。一是企业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高校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收益,而一般高校毕业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二是过分关注毕业院校。在选人用人时存在选人学历化、名校化,这样势必造成就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