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创建动态
为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8月18日至20日,信息工程系“沂蒙红 识字班”社会实践团走进临沂市沂南县,寻访红嫂故里,用活身边红色资源,打造了立体化红色育人实境课堂。
寻红色足迹,寓教于“讲”明精神
实践团师生先后参观了红嫂主体展馆、红嫂生活体验区和沂蒙红色遗迹区,认真观看了革命老物件,进一步了解红嫂事迹,用心体会革命岁月中的动人故事。信息工程系红色宣讲员楚艳根据前期准备的红色微团课《红嫂精神代代传》,在纪念馆里现场讲起了沂蒙红色故事,讲述了沂蒙根据地军民融合、生死与共的难忘历史,诠释了沂蒙人民“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情怀,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聆听。
在共青团小院,学生们面向团旗,重温入团誓词,赓续青年奋进力量。
学红色文化,寓情于“境”献担当
实践团师生走进《沂蒙四季》沉浸式情景小院,观看了红色革命话剧团带来的《妇救会》、《战地医院》、《跟着共产党走》、《民兵连》等多场演出。这些话剧沉浸式讲述了红嫂故事、沂蒙大爱,诠释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沂蒙精神,令师生们受益匪浅。实践团学生深受红色文化的感染,在话剧团的指导下,在常山庄村红色古院落参与了红色情景剧的排演。学生们沉浸式地感受红色文化,以“剧中人”而非“旁观者”的视角体验红色故事,真正让红色文化传承“活”了起来。
访红色人物,寓传于“识”致敬意
识字班文化是沂蒙红色文化的重要资源,是革命老区女青年积极学习文化知识、追求上进的代名词,在抗战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践团在常山庄村村委会的支持下,探访了92岁的“识字班”老人。老人为师生讲起革命时期的故事,“识字班里真模范,俺到课堂去上班……”同学们和老人一起哼唱《识字班歌》,上演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绘红色故事,寓学于“艺”展情怀
实践团中的艺术专业学生将红色文化融入到艺术专业创作中,分别在明德英展室、王换于展室、胡玉萍展室及沂蒙红嫂群体展室进行了实地写生。同学们以沂蒙红嫂为主题,用素描的方式,生动塑造了沂蒙老区妇女群体英雄形象,艺术性展现了她们吃苦耐劳、感天动地的伟大沂蒙精神,用艺术创作赓续了红色血脉。
搞红色调研,寓践于“研”促振兴
实践期间,系学工秘书和团总支负责人与沂南县沂蒙红嫂家乡旅游区负责人围绕“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主题进行了座谈交流。负责人赵瑞祥介绍了该区依托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等红色革命村落打造红色资源共治与共享的“优选菜单”,让师生近距离感受了乡村文化振兴成果。双方就红色文化和水文化校地合作对接,按照“好课共享、资源共商、力量共建”的思路,深入交流意见,初步达成共识,为传承红色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思路。
用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信息工程系将持续挖掘红色资源,积极搭建红色阵地,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工程,构建鲜亮的红色文化育人品牌,让立德树人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更具精神厚度、实践广度和红色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