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专业的原因,特别喜欢石头。漫步于美丽的水院校园里,脚下石头很多,既有原始地貌地形残留下的岩石,也有各种石质装饰材料。这些岩石形成于不同地质年代,岩性不同,强度不同,有元古代形成的花岗片麻岩,又有中生代形成的花岗岩,有白色的花岗岩、大理岩,红色的正长岩,灰青色的石灰岩等等,构成了校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盛夏流萤扑面的夜晚,盘卧在行政办公楼东南侧的巨大花岗岩体上,仰视着漫天繁星,盼望女娲娘娘补天的彩石会掉落下来,洒满美丽安静的校园。脚下这巨大无比、坚如磐石的花岗岩体,起源于一亿三四千万年前侏罗纪、白垩纪期的燕山造山运动,巨大的地质构造、褶皱构造造就了崂山、五莲山的凸起,也成就了日照大地、水院普遍分布的花岗岩体。此时脚下地幔深处滚烫岩浆的咆哮声,似乎是我院莘莘学子们的朗朗读书声,镌刻在岩石上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14个大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水院人走向辉煌,迈入成功的殿堂。60载办学,成就了60年的辉煌。脚下这岩性强大、坚硬无比、稳于泰山的“磐石”,象征着我院雄厚的办学势力和办学水平,承载着全院14000多名师生员工,走向远方,走向明天。
横卧于行政办公楼正东侧的岩石,地质年代早于南面的花岗岩,形成于元古代的胶南群,距今约16亿年,岩性为花岗片麻岩,属于变质岩,风化相对严重,广泛分布在胶南、日照等地区。“元古石”寓意地质年代久远,昂首翘望于东方,迎着朝阳,象征着我院悠久的办学历史。
漫步校园路边、池塘边,映入眼帘是各种大型装饰石材,家属院南面水塘的周围一系列假山石、屹立于校内实训场南侧的“水经苑”,岩石为青灰色的石灰岩,形成于距今约4-5亿年的寒武纪、奥陶纪,是海洋环境下形成的。岩石上有大量非常宝贵的“三叶虫化石”,又称为“燕子石”,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石灰岩是工程中常遇到的岩石之一,能够被水溶解,形成各种岩溶现象,又称为“喀斯特”现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许多不良地质现象都发生在石灰岩地区。“沧海石”寓意沧海桑田,象征着我院60载发展不平凡的历程。
踏入学院大门,缓步进入书的海洋。书轴上屹立着三本巨厚的“书石”,坚硬的石英、长石等矿物镶嵌在粉红的花岗岩中,仿佛就是书中行走的各种字符,为千万莘莘学子播下知识的种子。“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校训,“以人为本,以水为魂”的办学理念,彰显着自由、宽厚、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全院师生员工秉承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至善”品质,敞开大海一样的博大胸怀,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置身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滚滚大潮中。
沿着书轴走到庄严的国旗下,注目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不由涌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校园的情怀。旗杆下的升旗平台,是用红色的正长岩砌成的,这种岩石都是由红色的正长石矿物组成,俗称“蒙阴红”、“五莲红”,是一种非常美丽漂亮的装饰材料。“血石”仿佛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染成的,激励着水院人奋发图强,在五星红旗下,在党的号召下,去铸造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从南京石头城下的大学生活,到武汉珞珈山下研修苦读,从巍峨雄伟的泰山脚下的三尺讲台,到黄海之滨的日照水院,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了34载,与水和石头结下不解之缘。每学期的地质实习中,曾陪伴着无数学生登过泰山、爬过馒头山、浮来山,学过地质罗盘,看过断层,捡过石头,领略过泰山的雄伟,九仙山的奇秀,感悟到浮来山的深沉。把玩手中的每一块石头,愈发感觉它是有灵性的,是有生命的,愈发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更珍爱着校园里的每一块石头。
夜灯下,当备完明天的课,改完最后一本作业后,翻阅着贾平凹的短篇小说《丑石》,那块静卧于门前的黑黝黝丑石,默默无闻,没人喜爱,在常人眼里它毫无用处,直到有一天一位天文学家把这块价值连城的陨石搬走了,才显出这块丑石的价值。“它是以丑为美的”,凡事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就赋予了生命存在的价值,我们每个人就像这块丑石一样,总有自身的价值,只需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总有一天是会发光的!
著名诗人汶沙写到:
今日若身处山端,能做得了峰颠,不伟不傲,承得起风雨雷电,护佑着脚下绵绵群山;
明天若身处川底,能做得了河卵,不卑不贱,搅得起水声阵阵,让大地愉悦在音乐之中;
砌于宅,能垒得起一方平安的生活,保百姓夜夜美梦圆满;
筑于路,托得起来来往往的辎重,呵护了那些疲惫的脚步。
脚下无数块默默无闻的“铺路石”,碾压过坚实的脚步,洒下过辛勤的汗水,成就了今日的辉煌。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不就是一块默默无闻的“铺路石”吗?愿无数块“铺路石”铺出一条又一条大路,承载着学生的期望,通向大海,去吸取知识的海洋;通向天空,去沐浴阳光的雨露;通向高山,去鸟瞰大千世界;通向远方,去铸造成功的喜悦!
我愿做水院一块默默无闻的“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