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的水利情(实训中心 柴换成)

发布时间:2018-09-2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早晨7点的校园已是阳光明媚,昨天一场秋雨过后,天空一片湛蓝,空气清新怡人,抱着小儿子到楼下散步,小家伙显得特别兴奋,早起锻炼的同事和邻居都会过来逗逗这个胖娃娃,他也很配合,总会露出他那招牌笑脸,正如初晨的校园,让人感到特别的温馨和惬意,人生这份幸福的种子,则播种于二十年前一次偶然的选择。

屈指算来,我来水院工作已经是第十七个年头了,正是二十年前那个七月的一个选择,让我和水利、水院结下了不解之缘。1998年七月的一天,经历高考洗礼的我正在为志愿的填报而忙碌,选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对于当时处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小镇里的我来说,除过听老师说起前几届优秀毕业生考取的计算机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外,对其他的专业的了解基本是一片空白。由于当时是高考后估分报志愿,所以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除过当教师的父亲建议我报考师范大学外,其它少有人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晚上全家人在看新闻联播时,因为高考长时间置身事外我才知道全国上下正在全力抗洪救灾,98抗洪精神就是在这时候凝聚的,突然间,我找到了目标—学习水利。

现在看来,我当时报的志愿就是死档(要么录取到水利专业,要么滑档落空),第一批高校报的是大连理工大学,第二批报的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专科批就根本没有报,所填报院校中专业全部是水利类专业。最后录取结果出来时,虽然因以2分之差没有被大连理工大学录取而感到沮丧,但值得欣慰的是录取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的还是自己的目标专业—水利工程。就这样,我和水利的缘分开始了,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这个也简称为水院的大学校园里开始自己成为一名水利建设工程师的梦想。在大学三年级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却打乱了一切,当我在一个多月经历多次大小手术后重新走进校园的时候,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的工程师梦想,也正是由于身体不能适应工程一线高强度工作的原因,让我与另外一所水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2002年3月23日这一天我这至今记忆犹新,当时的我正在犹豫工作选择时,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的一则招聘启事吸引了我,由于自小就生活在一个教师家庭,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就一直非常向往,所以看到招聘启事的当天我就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江河宾馆见到了几位山东水院的领导老师,一切都是那么亲切、自然,之前有些紧张的心一下平静下来,水利、教师、山东,我对将来职业的期待在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得到了如此完美的结合。在十年之后和同学聚会时,同学们谈起当时就业时的选择,竟一致认为当时全班要是出一名教师,那也肯定是柴换成,也的确如此,包括后来班里面读到博士的同学,也只有我一人选择到学校工作。

初到圣城曲阜,就被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所折服;一进水利学院,就为其良好的校风校貌所吸引。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深切感受到了学院浓郁的人文关怀和严谨的工作管理,少去了因为离家数千里的孤独和无助。在担任第一届普通高职学生班主任半年之后,因为学院日照校区建设的需要,我被抽调到学院日照校区建设指挥部工程处工作,虽然和班主任及教学工作相比,基建工作对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是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但已经成为水院人的我已熟知“团结吃苦、奉献创新”的水院精神,这是每个水院人的血脉印记,面对着责任与挑战,我责无旁贷。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原的我实现了看海的愿望,第一次看到大海,海的宽广、海的汹涌让我的心情很是感慨。在日照大学科技园,前期过来工作的建设指挥部同事们已经为新校区的界址进行了测量和标识,看着我们新校区恢弘的规划图,踏着脚下这片尚是荆棘丛生的土地,亲切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集中学习、熟悉资料、工作分工、现场查勘、分头落实……工作在紧张有序地扎实推进中。施工道路放线修筑、施工用电线路布设、施工用水布线施工、施工现场清障平整……无论是指挥部领导还是我们工作人员,顶着初春凛冽的寒风,踩着雨后泥泞的小道,挥着坚定有力的手臂,挖掘机、转载机、大卡车等施工机械各司其职、忙碌工作,经过半个月的辛勤工作,施工道路通了、施工用电到了、施工用水有了……在原来污物遍地的养鸡场,开建了我们雄伟的现代化图书信息大楼;在原来一片乱石林立的采石场,开建了我们今天风景秀美的太公湖;在原来一片鲜花盛开的桃树林,开建了我们温馨漂亮的教工住宅……凝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和未来的家园,见证着一座现代化的水院校园拔地而起,在大家已经拥有典型日照肤色的脸上洋溢的是满满的幸福。

至今能清晰回忆起新校区建设时的一幕幕场景,难忘在建设指挥部这个18人组成的大家庭中的点点滴滴。当时大家统一住在大学城四季花园的学生宿舍,两个人一个房间,集体上班、集体就餐,在“非典”期间因为就餐食堂的卫生问题,指挥部除一名在家就餐的女老师外,其余人员全部食物中毒,在凌晨1点钟均被送到日照市中医院,经过一天的紧急治疗后,当大家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宿舍时,先期返回宿舍的王勉老师(当时建设指挥部年龄最大的成员)已经用电磁炉给大家煮好了青菜面,喝着热乎乎的面条,大家都不说话,心中涌动的却是一种难言的感动。因为校区建设,赵明阁同志夫人住院手术时家属签字是别人代签的;因为校区建设,多位同志孩子高考时做父亲的都集体地缺位;因为校区建设,几位患糖尿病的同志一直随身将针盒带到了工地,以免错过了注射时间……作为参与新校区建设的每一位同志,我们用实际行动履行着“楼起人不倒、楼高人更高”的庄严承诺。

日照校区建设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非典疫情”冲击,遇到了日照有记录以来罕见的多雨年份,赶上了银行最严格的贷款政策……面对着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过的困难和障碍,水院人发扬了干事创业、只争朝夕的工作精神,工地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施工监理工作大检查、样板工程评选和推广、“奋战100天确保学院顺利搬迁”施工竞赛活动……可以说,作为当时建设指挥部年龄最小的工作人员,在学院建设指挥部工作的一年多时间,我从水院人身上真正读懂了责任和担当、团结与奉献。记得学校搬迁后在我的结婚典礼上,学院一位领导跟我说:“小柴,你是咱们学校建设新校区最大的受益者,锻炼了一身好技能,拥有了一套新房子,找到了一个好媳妇”。这个总结非常准确,作为一名从甘肃农村走出的第一代城里人,在水利学院我实现了我最朴素的个人梦想,学院的发展才让我有了今天的自信从容和幸福生活。所以,无论在哪个岗位,承担什么工作,我都在不断地提醒自己做到“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不负初心、不负光阴”。

经历了一甲子风雨洗礼的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用坚实的脚步描绘了一幅亮丽的画卷,省部级重点中专、国家级重点中专、全国首批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一个个骄人的成绩、一座座巍峨的丰碑。新时代、新挑战、新起点,在这个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为中国梦努力奋斗的伟大时代,在这个职业教育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的希望时节,意气风发的新时代水院人正以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气概,乘风破浪、勇立潮头,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水院更加美好的篇章!

时间过得真快,按照古人的说法,我马上就要步入我个人的“不惑之年”,回望自己在水利学院走过的足迹,心中总是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感动,自己身上早已经深深地烙上了水院印记。在学院即将迎来她60周年校庆之时,曾经多次想提笔写点什么,但是纸短情长,二十年的水利情,十六年的水院情,又怎能用只言片语来表达,思之良久,写下这段心路历程,也算是自己为学院六十周岁生日送上的一瓣心香。共同祝愿我们的水院山高水长、再谱华章!

另自撰拙联一副,聊表心意。

上联:四易校址、七更校名,六十载砥砺前行,春华秋实自有桃李万千;

下联:以人为本、以水为魂,新世纪不忘初心,鲁都莒地不问得能几何!

横批: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