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余生也是你(水利工程系 书记 甄红锋)

发布时间:2018-09-1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很早就想为我的母校写点什么了,很早就想,只是忙于每天的工作繁忙与奔波。恰逢今年建校60周年,才驻足回首,不知不觉,在时光的流淌中,我已经在这个承载我梦想的校园里生活了整整24个春秋,我在这里求学,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我在这里工作,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生活转折,慢慢走向成熟。而在蓦然回首中,我惊喜的发现,我的往后余生,竟然全是她,这里的点点滴滴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和血脉,伫立在这个依海偎山的美丽校园,心头久久荡漾着的温情,掀开了记忆深处那些从来不曾忘却的怀念。

那是1990年,历经寒窗苦读的我背起行囊,第一次离开家乡父母,带着我的梦想和家人的期望孤身一人踏上了求学之路,那时的校园是一所中专学校,坐落在孔子故里曲阜市,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当年师生白手起家、一砖一瓦、一铁一锨垒建,校园面积不大,但园内百卉千葩,树木成行,绿意盎然,优美静谧,我在这里度过了最充实的四年学习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拼搏奋进的时光在这里定格,理想和信念在这里交融,梦想与情感在这里汇合,母校教会了我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淡定从容,要坚持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让我受益终生,学校蕴含的活力成为我为之不断的努力之源,以至于我被保送在河海大学继续深造时,也时刻不忘母校的教育和熏陶,对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我想,我的勤奋,我的执着,大概就源于她吧。

1998年,顺利完成本科学业的我又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母校工作,再次踏进母校的大门,我就知道我在这里迈出的每一步坚实的步伐,就与她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不再分开。2002学院有了大跨越的发展,学院升格为大专,因发展壮大搬迁日照开始二次创业,要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建设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力度前所未有,压力也前所未有,但是有梦想,就可以凝聚力量,有信念,就可以攻坚克难,我有幸作为建设者来到日照,见证着新校区建设进展的点点滴滴,从工程设计到工程手续办理,从工程招标到工程管理,从合同谈判到建设资金运作,从内部管理到外部协调,从单体建筑到基础设施,从破土动工直至现在的主体工程渐至竣工,从一片黄土到现代化的校园巍然矗立,仅仅用了16个月,这过程经历了多少困难,耗费了多少心血,投入了多少精力……所有这些,只有参与了新校区建设的建设者们最清楚。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也想家,想家的温暖,我们也有牵挂,牵挂老人和妻儿,常回家看看,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为水院师生的期盼和守望就是我们无声的动力,自古忠孝难两全,当梦想源自心灵深处的渴望,以智慧和勇气走出困境,那种豁然开朗的舒畅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便成为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那种舍小家、顾大家的毅然和无悔,是每一个把生命燃烧在其中的人都会做出的选择,这所学校始终具有的团结、吃苦、奉献、创新的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化为推进学院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我想,在这里奋斗的每个人,都与母校有着一生无法割舍的情怀吧。

悠悠一甲子,岁月谱赞歌。从师生建校到又在一片荒芜上挺立的高等学府,从重点中专到优质高职院校,从当初几百人的校园到今天的万人大学,为祖国的水利事业培养了不计其数的人才,这个与祖国共命运、与民族共奋进、与时代同步伐的学院,历风雨而不悔,经困苦而弥坚,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一路走来,有多少人从青春年少走到了两鬓斑白,又有多少人从默默奉献走成了无言丰碑,水院人不言弃,不言悔,用勤劳和汗水、坚韧和睿智谱写着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英雄赞歌,水院人六十年笃定前行的步伐,镌刻着美丽温馨的力量,铸就着灿烂明媚的荣光,酝酿着如诗如画的未来。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离校庆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蓦然回首,我已陪伴了母校24个春秋,并有幸成为她的见证者和建设者,那些被光阴浸染的如歌岁月,终是停留在了记忆深处,芬芳了岁月,厚重了心灵。踏着这片温润的热土,再次深情凝望着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屹立的巍巍学府,徜徉在这个奉献了我青春与毕生热血的母校,涌动着母校赋予我的永远蓬勃的激情和力量,我知道,我的心已和母校紧紧相连,我的往后余生,四季冷暖是你,心底温柔是你,目光所致,也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