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黄海海滨,在葱翠的卧龙山下,坐落着一所依海偎山的美丽校园—山东水利职业学院。这是一所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共奋进的学院,她整整走过了六十个风雨春秋,深刻地融入到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执着追求和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这更是一所砥砺前行、薪火相传、献身水利、温暖奋进的学院,这里有一群弹拨学生生命的歌弦,为他们斫出未来的教育者,这里更有一群面朝大海而又仰望星空的莘莘学子。
每当春回大地,这里百花盛开,百鸟争鸣,空气里满是清新的气息和芳香,不经意间,已是馨香满怀。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摇曳着绵绵不绝的永恒记忆,一砖一石,都堆砌着温暖有爱的感人故事。拾级而上,一本本翻开的石书,一条条腾跃的水流,盈盈脉脉,秀而殷殷,一阵微风吹过,朗朗书声传入耳畔,轻轻掠过我的心弦,犹如隔了半个世纪的风,缓缓一掀,还是拨动了岁月的琴弦,那些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怀念,便在这馨香中飘散开去……
在历史的长河边回望,我分明触摸到了这所学校与国家命运同交叠、共奋进的脉动。那是1958年,一个难以忘却的岁月,千年沧桑的国家,永不言败的民族,执着于民族复兴的梦想,历尽磨难,百折不回,在世界的东方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脚步,这所学校的先驱们怀着对祖国、对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他们白手起家,举步维艰,几排简易房,几架地排车,一砖一石,肩扛手搬,一铁一锨,开始了艰苦创校的历程,并且伴随着国家日益强盛和中国水利事业的突飞猛进而不断发展壮大。六十年来,学校几经停办,几经恢复,几经更名,几经迁徙,从自建校园到夯实基础,从重点中专到高等学府,从打造品牌到特色立校再到创建优质院校,她的每一个变化,都让我感触到了这所学校与祖国前进的脉搏一起跳动,她的每一个奇迹都让我感受到了这所学校与祖国一样令人自豪!
踏着脚下这片温暖的土地,我一次次徜徉于这个书香飘溢的校园,一次次驻足于这座在蓝天碧海中屹立的巍巍学府,深情凝望那些上下求索、坚定前行的身影与足迹,我们的灵魂从此站立。当年的创业者一铁一掀崛起的事业,从当初几百人的学生规模发展到今天涵盖45个专业的万人大学,成为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成为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成为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如今的学院,千亩校园风光秀美,办学特色荣耀齐鲁,技能大赛佳绩频传,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层出不穷,招生就业进出两旺,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在这些恢弘业绩和璀璨笑容的背后,又有多少今天水院人汗水的挥洒,心血的流淌,又有多少艰难的抉择,辛酸苦涩的品尝。谁不为人父母,谁有不为人儿女,家里老老少少都需要他们安排,时时刻刻都需要他们支撑,可是,天已经很晚,他们还没有回家,节假日,他们还没有空,老父亲住院你们休一天不行吗?老母亲的寿辰你们陪一天不行吗?孩子发烧你们看一眼不行吗?不,不行,他们时间紧,任务重,技能大赛就要开幕,精品课程就要验收,招生任务就要完成,课题科研就要结题……自古忠孝难两全,他们,选择了用忠诚谱写对事业的情怀。是啊,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薪火相传,六十年弦歌不辍,六十年桃李芬芳,我们,从千年孔子的沉思中走来,从澎湃的碧海浪涛中走来,这所学校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奉献,不只是在一片荒芜上矗立的巍巍学府,她留给我们的更是一座屹立在水院人心灵深处无言的精神丰碑,一首流淌在水院人血脉里昂扬奋进的壮丽凯歌。当追求事业的坚贞源自心灵深处的渴望,待到硕果累累的时候,才会真正懂得生命的快乐,而让我们跋山涉水、忠贞不渝、义无反顾、执着追求的,那就是梦想了,我想,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血液里澎湃着五千年的骄傲与自信,这所学校厚重不绝的历史,生生不息的源泉大概就在于此吧。
生命如水,岁月如歌。这所饱经风霜的高等学府正以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卓越的办学成果、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续写着几代人薪火相传的神奇,拂去一个甲子的风尘,在国家新时代的辉煌中,这所学校又朝着走特色之路,建百年名校的梦想出发。聆听着岁月的心语,我已陪伴了这所学校20个春秋,我有幸成为她的建设者和亲历者,在这里,我看到了一种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品质,一种踏实稳健、敢于创新的风度,一种团结吃苦、奉献创新的精神,一种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胸怀,而我也在这所学校的点点滴滴中养成了认真的职业态度,我从不为自己的挑灯夜战而遗憾,也不为自己的早出晚归而后悔,只因站在这片热土上,我满含热泪,我热血沸腾,只因我要和这片热土相依相偎,和这里的人相亲相爱,而润在我眼眸中的温暖,早已轻盈了我的思绪,厚重了我的心灵。让我们用责任和义务去诠释自己,去施展才华,去绽放青春,用我们的点点滴滴,用我们的生命,为学院的发展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所学校的明天也因为曾经有过我们而感到欣慰。
泱泱一甲子,丹心谱华章。沐浴着甲子情怀的馨香,在水院这片厚重的土壤里,那弥漫在整个校园里的热情与温暖,那融入我们血脉的坚韧与执着,那勇往直前的青春与力量,会让水院人的梦想绽放的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