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水院的故事(商务管理系 张艳萍)

发布时间:2018-07-3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我有一个朋友,在我心中她是“白富美”。初次接触,是在2017年的5月,缘分由此开始,6个月后我们成为正式的朋友。今年的十月,她即将迎来六十岁的生日,借此机会,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故事。

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以人为本,以水为魂的高洁品质,成就源远流长的水院精神,谓之白;充满活力、富于创新的师资队伍,饱含时代朝气、富于拼搏的代代学子,谓之富;卧龙山下、黄海之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谓之美。这位“白富美”,有一个亲切的名字叫水院。

她,温柔耐心,给人以温暖。最先给我带来这份温暖的是人事处的领导和老师们,面试结束之后,开始档案审核,入职体检,调档等手续,很多程序细致而繁琐,但人事处的领导和老师们,总是热情、耐心地答疑解惑,帮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使我顺利的办完所有手续,按时报到。等待入职的几个月里,为了帮助老师们解决住宿问题,人事处给老师们联系了学校附近的房源,以解决老师们的后顾之忧。到商务管理系之后,温暖继续,系里给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奋进的工作平台,在青年教师比赛、创新创业大赛、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一项项教学科研项目中,我感受到团队的凝聚和创新,在运动会、文艺晚会、排球赛等一次次文体竞赛活动中,我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她,静水流深,以踏实彰显自信。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学院通过“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名师工程”,组建了一只业务精良、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同时,随着创新创业学院、职教集团的成立,她以水的灵动不断书写着创新的篇章,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再创新高。在各类技能大赛的舞台上,硕果累累;在各个行业的岗位上,人才济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国际交流、理念引领、脚踏实地,各点开花,处处结果。她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代代水院学子,同学们的择业范围,对世界的认识,对社会文化的理解能力都不断得到提升。水院已成为学生走向世界舞台的起点,如我院2013届毕业生王方鑫于今年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资格,一届届优秀的毕业生正用自己精彩的人生继续书写水院的故事。

每一个和水院有故事的人或许来自不同的地方,亦将走向不同的远方,但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水院人。伴随着一代代水院人,从1958到2018,水院已经走过60个春秋。每一个水院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时间表,这份时间表起点不一,内容有异,但都有一个相同的状态----未完待续,如此水院精神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2017年11月1日,这是我与水院的时间表的起点,作为一名新人,我的修炼之路刚刚开始。教师的成长有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关注学生”,作为新人的我显然还处在“关注生存”的阶段。在水院的成长道路上,充满了彩蛋。入职培训、青年教师比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在这种以赛促教的氛围中,我开始探索如何构建一堂有效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我听取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建议,扩展自己的阅读范围,增加知识储备,沉淀自我;搜索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热点、行业动态、学术前沿,并将相关案例以视频、图片、作业等形式融合到课堂中,也试着将翻转课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教学方法运用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自我沉淀的充实和成长的乐趣。当然,我深知修炼之路其修远兮,叶圣陶先生有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时代在发展,教育环境、对象都在发生变化,保持一颗学习之心,让自己始终行走在贵在得法的道路上。

《礼记·大学》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说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要启迪学生发掘自身的光明品性,调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更新自我,不断成就更好的自己,达到完美的境界。威廉--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同样指出:“大学的意义是帮助我们生活得更警觉,更有责任感,更有自由度并更加完整”。那么,回归课堂,我想教学就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会谋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在大学期间完成更好的自我认知,成为一个有知识也有情怀,有技能也有理想的人。

作者简介:

张艳萍,女,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助教,2017年11月1日入职至今,在商务管理系工商管理教研室担任专任教师一职。任教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任教课程有《旅游市场营销》《酒店管理信息系统》《酒店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