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秋十月,即将迎来母校60岁生日。时光如梭,从水院已经毕业6个年头,回想起大学初始的稚嫩,不禁感慨,也正是从水院开始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是2009级国际合作部金融班学生苑嗣圣,现为俄罗斯联邦政府金融大学三年级在读博士。我与水院的故事要从三个看似不相关的城市说起:日照-伊万诺沃-莫斯科。
日照
2009年考入水院国际合作部,心情异常复杂,复杂的是父亲本是水院老师,自己从小又生活于水院,考入水院之前对我来说这只是生活的一片热土,但考入水院后,水院对我的意义有种让我说不出的感觉,既很熟悉又很陌生。入水院前就对国际合作部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要接触一门全新的语言-俄语,这不仅仅对我个人也对班级每个同学都是一个挑战,大家的起点都是零,既然又给我一次重新零起点的机会,心想一定不能输给别人,何况还是在自己的“地盘”上。
学期初始坚持原则就是每堂课必须出勤,上课认真听,作业按时完成,坚持了一个学期发现成绩已经可以稳定在头几名了。随着对俄语的慢慢深入了解,自己开始对俄语有了兴趣,上课得到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下课后开始去图书馆、自习室学习。同时,为了提高口语能力,每天上下课都强迫自己跟外教多沟通,帮助外教处理其遇到的各种语言交流问题,约外教外出旅游等等。除了学习外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比较薄弱,于是参加了合作部学生会的竞选,很幸运成为了其中一名干事。
慢慢地迎来了大二专业课的学习,学业变的更加繁重,虽然俄语课变少了,外教也暂时离开了,但是自己都在坚持每天的俄语学习。第二个年头,通过一年学生会的历练,在学生会主席职位竞选中获胜,同时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坚持获得了省政府奖学金。
大三,迎来了出国前的最后一个年头,对自己学习要求也没有放松,同时在学生会的工作中也迎来了运动会和圣诞晚会等大型活动的考验,凭借同其他学生会成员的努力,一一完成了各项任务,最后为自己的学生会生涯花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水院3年既要学习语言又不能丢了专业课知识,确实很吃力。但是,国际合作部在教学经验上已经很成体系,师资力量强大,给我们在语言学习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第一年纯俄语集中强化学习的教学规划(不涉及专业课纯俄语教学)使我们对俄语语言体系有了全方位的认识理解,为我们的俄语语言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学习语言初期以中国老师为主外籍老师为辅的方针为我们认知俄语起到相当大的帮助,后期外籍老师为主为语言迅速提升带来了强有力的推动力。我至今觉得我们部这种教学方法很为适用。
转眼间三年国内学业已经结束,这对其他系的同学来说可能是一个结束,但是对我们来说这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第一次感觉俄罗斯离我们如此之近。
伊万诺沃
2012年8月底,根据水院安排,我们金融专业学生来到了一个让我们等待了三年的城市-俄罗斯伊万诺沃市。伊万诺沃市在国内为人所知更多的是因为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存在,该儿童院曾经生活过我国一批共产党领导的子女。初到伊万诺沃市遭受了各种打击,时差倒不过来,水土不服,语言交流不畅,与俄罗斯同学不能打成一片,一个个接踵而来的问题使一批同学产生了对外交流的恐惧感而闭门不出。但是我恰恰相反,因为在国内学生会的锻炼也好或是经常跟外教打交道也好,已经培养出了跟俄罗斯人打交道的基本技能,个个问题对我来说解决起来并不困难。学习时插班入了俄罗斯学生的班级,跟母语同学一起学习专业课,好处是可以迅速提高俄语能力,但是坏处也显而易见就是上课的节奏太快,导致课上知识一点儿也听不懂。为了跟班里的俄罗斯同学打成一片,我们隔三差五就会请他们吃我们做的中餐,赠送他们带来的各种小礼品,这些不起眼的事情对他们来说都很新奇,渐渐的他们也开始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品尝俄餐,一起外出旅游等等。跟同班俄罗斯同学处好不光光是可以提升俄语深入了解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在日常作业上帮助你,当然还有让我们尽快适应了俄罗斯的考试。来俄第一个年头,我也参加了由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组织的在俄学生总会的竞选,成功成为学生总会伊万诺沃地区的学生会主席,协助大使馆教育处组织了各项活动,同时我也成为了伊万诺沃化工大学的学校学生负责人。2013年进入了来俄的第二个年头,为了减轻学费和生活费的压力,利用课余时间接手了一些小生意-销售中国食品,基本够正常花销。2014年初正巧俄罗斯索契市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大使馆教育处招收《中国之家》志愿者,很荣幸通过选拔正式成为了12名志愿者之一,在索契工作了有一个月的时间,这段奥运会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见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我接触到更优秀的人,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每回忆这段时光都让我很怀念。从索契回来以后,我以五分平均分的成绩同届中第一个获得了俄语国家二级证书。
一转眼的功夫,我的本科学业已接近尾声,毕业前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比较明确:我要继续在俄罗斯攻读硕士研究生,要去最好的经济类大学,要去大城市发展,要去中国人少的学校读(因为我始终觉得要学好俄语就要远离本国人,当然并不是一点不接触)。根据自己规划,我尝试了莫斯科国际关系学校在内的五所学校,最终选择了位于莫斯科市的俄联邦政府金融大学,就此我开始了自己的莫斯科征程。
莫斯科
初到莫斯科,俄罗斯首都,大城市的灯红酒绿让人惊叹和迷茫。初到新学校,接触新的同学群体,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差距:同班同学专业和实践要比伊万诺沃同学强很多,尤其是实践知识方面。因为很大一部分人已经从本科开始在自己专业领域工作,研究生同学里面几乎百分之一百都在工作,有的甚至在联邦税务局、中央银行等重要部门工作,一定原因也是因为俄罗斯经济学教育更偏重实践,一般研究生的课都在傍晚或者晚上,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工作着学习。在课上,随时可以碰到在国家杜马或者重要国家机构工作的老师,他们不再象伊万诺沃学习时给你一味的灌输理论知识,而是在课上给你讲述最近的经济新闻大事件,讲述他们在机构开会中涉及的大的政治经济决策,然后同学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我觉得这才是研究生应有的上课状态,自己也享受着每节课带来的精神食粮。慢慢的自己也面试了一些在俄公司,选中了宏运通供应链集团资金管理部的工作,因为这是我研究领域的工作,可以和俄罗斯同事一起工作还能更好的了解俄罗斯银行体系。来到莫斯科的第一年生活着、工作着,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上午9点到下午6点的工作和晚上7点到10点的学业),也正是如此我不断地在成长。
第二年的工作学习状态也是一样,已经对这种生活开始渐渐习惯,也对自己的下一阶段人生有了进一步的规划:我申请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我要申请俄罗斯本校科教部颁发的奖学金,我要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如今一个个目标我都实现了,我拿到了中俄双向奖学金,我免试获得了本校博士研究生资格。兼顾学业的同时,我也因为工作出色,被集团任命为了资金管理部主管。
现如今我已经在俄有6个年头,一切的一切回头看来都那么顺利,自己说自己幸运,但我也相信一句话:成功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
从水院开始可以说是我人生的分水岭,从水院开始我的人生进入了第二阶段。日照-伊万诺沃-莫斯科三座城市,从开始到现在10年的时间,也正值水院60岁生日的时间,风雨60年,悠悠情愫。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我的母校-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正是水院让我有机会看到了外面更精彩的世界,正是水院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你看中国,我看世界”这句话的意义,正是水院的培养才让我有了一个在世界上展示自己的舞台。然后我还要感谢为我们付出毕生心血的老师,正是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才能拥有我们一个个成功的案例,老师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校庆60周年之计,再次祝福我们的母校生日快乐,永远年轻!祝愿母校桃李满天下,栋梁遍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