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您放飞了我的梦想(水工943 米旭华)

发布时间:2018-09-1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1994年9月,我非常荣幸地考入座落于曲阜校场路9号的山东省水利学校。当时,我们水利工程专业总共有7个班,我分在三班,班主任王万喜,全班总共有四十位同学,班长刘京生,团支部书记韩玲。我最好的朋友有来自淄博的蔡燕燕、东平的翟春华、日照的韩玲,我们四个自称为“四大名捕”。

说起到母校读书,我还有个不同寻常的故事要讲。

初中毕业后,我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选择了就业。因没文凭没特长,只能就业在酒店当服务员,酒店是莱西市水利局的下属单位。因为这个缘故,我接触了许多水利工程人员。这些人,有学识、有见底,说起话来一套是一套,而且,他们还会设计建设大桥、扬水站、涵闸……这么说吧,凡是莱西的水利工程,都是经他们的手来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这让我很羡慕,很崇拜。心里想,如果我也能像他们一样那该多好啊。再后来,我了解到,他们有很多都毕业于山东省水利学校。我便产生了也去这个学校读书的念头,还偷偷找来这方面的书,利用下班时间,苦读苦学。

1994年,机会来了——山东省水利学校从社会上招考部分学生,我赶紧报名,还起五更爬半夜地复习备考。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被学校录取,激动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刚入学的时候,由于和老师同学都不熟悉,离家又远,我常常偷偷抹眼泪。班主任明白我的心情,就把我们的几个女生一起叫到他家里,让我们跟他、跟师母,还有他家刚上幼儿园的小宝贝,一起围着面板包饺子。包好了,下熟了,我们又像一家人围在一张饭桌上吃饺子,说说笑笑的,就把想家的事给忘了。

就这么没多久,同学们之间也熟悉了起来。特别是我宿舍的几个同学,吃饭睡觉天天在一起,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晚上宿舍熄了灯,我们还要说会话儿。这个说说家乡的怪事,那个说说家乡的风俗,再一个又说说家乡的习惯。最有意思的是说地方口音,南腔北调,引得大家哈哈大笑。笑得不行,干脆俩人挤到一张单人床上抱着笑,挤得不敢动也愿意。现在想起来仍是忍俊不禁。这恐怕要成为我一辈子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了。

我们班里的男生也特别可爱,尤其是来自荷泽的石昌国。

石昌国应该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同学,幽默风趣,会说古董话儿,还会讲故事。我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石头”。他也不恼,还答应。“石头”很有男子汉气概。同学一起上街买了东西,他总是替我们女生拎着。每次上街,我们总喜欢叫上他,不光想让他拎包,还喜欢听他说话。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拔河比赛。我们班女队和另一班女队进行争霸赛。由于两个班势均力敌,比赛足足僵持了数分钟。就在我们筋疲力尽,打算放弃的时候,“石头”等男啦啦队齐声大喊:“姐妹们,加油!姐妹们,加油!”也不知怎的,我们女生一下子来了天大的劲,并随着加油号子的节奏,一次一次加力,最终取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

……

母校的学习经历,理论学习和实践实习,锻炼了我,给予了我深厚的水利专业基础知识,奠定了我以后工作的基础。从一个懵懂的少女,从一个对水利知识门外人转变为水利人,我要感谢水利学院,感谢教过我的老师。弹指间,我已毕业二十一年。二十多年来,我秉承母校“团结、吃苦、奉献、创新”的治学理念,带着母校所赐予的知识和技能,踏上了我所喜爱的工作岗位——莱西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001年12月,论文《微机控制变频调速恒压供水应用研究》被青岛市科学技术星火评审委员会评为三等奖

2002年7月,论文《微机控制变频调速恒压供水应用研究》获得山东省水利厅颁发的水利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年6月,论文《莱西市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解决颁发探讨》,被山东省水利学会评为山东省水利学会第十一届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2015年9月,论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在华东科技第355期发表。

当然,我的成绩与我的校友比起来,微不足道。但是,这一点一滴的成就都让我无比骄傲,那毕竟是我喜欢的工作,那毕竟是我努力的结果,那是母校为我放飞的梦想!

现在,母校虽然已由曲阜迁往了日照,名称也变更为山东省水利职业学院,但我一如既往地深深爱着我的母校,并为母校的成长、升华而自豪!2016年,又让我的儿子孙泽栩,传承着我的爱、我的自豪,也报考来到了母校!

金秋十月,我的母校将迎来六十华诞。衷心的祝福母校的明天会更好。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