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离开母校水院已九载,身为水院桃李中的一员,从辅导员处喜闻母校六十华诞,感慨万千,有幸以在校生身份参加了母校五十周年校庆,盛况还深深的印在脑海之中,恍如昨日,转眼间又迎来母校六十华诞,可喜可贺。提笔抒怀,谨以此文追忆我与母校水院相遇相识相知,怀念母校,并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光明璀璨。
一、相遇--结缘水院
2006年高考后,面对纷繁复杂的招生信息,正为志愿填报而苦恼时,桌畔老师随手放置的一张《齐鲁晚报》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2006年6月10日,《齐鲁晚报》现代教育特刊对山东水利职业学院进行了专版介绍,“以海为邻、以水为魂、以人为本”的标题,大气而磅礴,触动了我的心弦。经过仔细的阅读水院专版,让我对水院有了初步的了解。咨询水院招生办公室后,与老师、家人沟通,第一志愿选择填报了与海为邻富有蓬勃朝气而又历史沉淀深厚的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经过忐忑不安的等待录取期,2006年8月12日,收到了来自水院的新生录取通知书,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二、相识--初入水院
至今犹记得新生报道时,我和母亲拖着大包小包刚走出长途汽车站,就看到了水院迎新的大巴车,热情的迎新学长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帮助,我的心头犹如微风拂过。学长们的热情,让我感受到水院的团结友善,即便是炎热的九月,身畔也感受到了丝丝凉意。
来到德胜园宿舍区后,我迫不及待的放下行李,与母亲一起来到水院校区,对这个未来三年学习生活的地方充满了好奇。校园风光的第一印象就让我心体澄澈。水字型的正门,大气而有内涵;淡粉色的楼宇主色调,沉稳而有朝气;优美的校园环境,茂盛的花草树木,行走在绿荫下,奔跑在广场间,轻踏在鹅卵石上,一切都显得那么悠闲、舒适,我瞬时深深爱上了这个梦想起航的地方-水院。
相知--学在水院
三年的水院求学生涯,不仅仅让我感受到了母校良好的硬件设施,更让我感受到了母校的教学“软实力”。虽然大学三年生活相比高中三年苦读,是轻松舒缓的节奏,但母校严谨的治学理念,无时无刻不在默默地熏陶着水院教职工与学子们,让我们为了追逐梦想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
还记得,夜深了,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或伟岸或婀娜的身影还在那忙碌着,也许是在为明天的专业课在精心备课,也许是在为下周的考试认真整理复习大纲,也许......,这不是一则个例,而是众多水院人的一个缩影,他们有的刚参加工作不久,有的孩子尚在襁褓之中,这就是我敬爱的师长们,他们爱岗敬业,以校为家,正是这一个个充满活力及热血的创新型人才来到水院,为水院补充了新鲜血液,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打造了水院昨日的辉煌;用知识和智慧,挺起了水院今日的脊梁;用博爱和文明,积淀了水院丰厚的底蕴;用豪情和壮志,书写了水院壮丽的篇章。
清晨,天才微亮,淡淡的雾气还未散尽,德胜园篮球场旁的长廊内,已坐满了晨读的水院人,他们或独自带着耳机练习英语发音与背诵单词,或三五一组熟练的用英语模拟场景对话,这是为四六级英语考试在奋斗着的水院学子,他们勤奋的身影成了水院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夜晚,晚自习下课铃声早已响起,大海之声校园广播“明天再见”的结束语也已远离耳畔,自习室内却仍是灯火通明,里面满是他们的身影--我亲爱的同学们。他们有的在复习专升本学习资料,有的在备战会计考试,浓厚的学习氛围,来自于水院严谨的治学理念,来自于孔子故里曲阜的文化底蕴,来自于水院悠远的历史沉淀。汗水终不会负了他们,到毕业时,水院的就业率遥遥领先于同类院校,一批又一批动手能力强、实践水平高的应用型人才,踏上社会,被社会各界所认可,水院桃李天下闻。
身为母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名学生,对水院教学“软实力”感触颇深。至今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们所使用的主修课程教材大多数是由我们的任课老师参与编写的,教材里没有空洞的理论,有的都是提炼后的知识精髓,紧贴财会工作的实际。任课老师用自己参与编写的教材来给我们授课,更为得心应手,贴近工作实际的财会知识,更为通俗易懂,我们学习起来也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母校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适应财务岗位,不单在教材撰写上勇于创新,更突出强化对我们实操技能的培养。每学期都有安排两周左右的实际操作训练,这也是我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仿佛看到了明天的自己--一个个财会人。通过实操训练,我掌握了会计记账、月报汇总、年末报表的一系列流程,毕业后来到企业,能够熟练的独立进行会计记账、抄税报税、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等,正是得益于母校精准的培养定位,牢牢的围绕高职院校就业方向,遵循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让我们的就业择业之路如踏坦途。同时,母校对我们的教学培养中,除注重实践操作的培养外,对综合素质提升也丝毫不放松,会计电算化专业,除设置会计相关课程外,对计算机、英语、税务、统计、社交礼仪、公文写作等相关学科都设置了必修或选修课程,真真正正映照了水院“以人为本、以水为魂”的办学理念,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我们多选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相离--踏上征程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2009年6月,我从水院毕业了,正式踏上社会,追逐梦想的征程开启。凭借水院师长们三年的教诲和在学院严格要求下考出的各项含金量较高的资格证、等级证,我顺利的应聘到家乡诸城市的一家机械加工企业。应聘到岗之初,我被安排到了统计岗位,繁琐的统计工作曾让我苦恼,明明是一名初中毕业生就可以干好的基础工作,却让我一个“财会科班人”来做。苦恼之时,我想到了母校,想到了恩师,夜深了,QQ上,母校师长还在耐心的与我谈心交流,师长讲述了水院的发展壮大历程,讲述了他就业之初的艰辛,亦师亦友的交谈,让我明白自己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我变得踏实起来,一心扑在统计岗位上,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着,我坚信,脚踏实地者终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很快,我转岗到成本会计,又先后历练了出纳、记账会计岗位,最终从事主管会计岗位,用母校恩师所传授的知识在这家企业一干就是七年。
2015年,为了追逐新的人生旅程,我踏上了复习备战公考之路,多少个不眠之夜,孤灯相伴,形单影只,也曾有过放弃的想法。毕竟毕业参加工作已接近6年,公考大军里也不乏各名校毕业生,我的知识储备与他们相较有很大的差距。另外,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时间上也显得格外的捉襟见肘,50+:1的竞争比例等等。彷徨之间,母校师长的谆谆教诲、水院人不服输的信念又支撑我坚持下来,我坚信,时间就如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付出的汗水终将会有回报。2016年9月,我正式告别了工作七年的企业,载着母校给予我的知识与社会赋予我的经验,踏上新的征程。
一路走来,我深深的感悟到我们踏上社会追逐梦想实现自我的敲门砖正是母校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与综合培养,我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水院,庆幸遇到了一群一丝不苟治学的老师,庆幸自己是水院遍布天下桃李中的一份子。我相信,水院对我的熏陶,会激励我继续在新的征程中为追逐梦想而继续砥砺前行。
五、相约--祝福母校
屈指算来,母校自1958年建校至今,已足足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六十年如白驹过隙,只是一瞬间,而对于水院的发展,却是悠远而漫长。六十年间,水院自孔子故里曲阜,为了发展所需,搬迁至海滨新城日照,整体搬迁的艰辛与今日水院的辉煌,唯有经历了水院变化的人才能懂得。正因为有了曾经的壮举,才有了如今的突破,在困境中砥砺了水院人的斗志,铸就了水院的璀璨。回顾水院甲子间,是风雨历程的六十年,是历史沉淀的六十年,观看水院发展历程,我深切的感触到母校办学条件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的不断扩建,教学设施趋向高端化,实验设备日渐前沿化,师资力量更是日益雄厚。
春来秋往,水院走过了脚踏实地、诲人不倦的六十年,走过了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六十年,弹指六十载,水院桃李芬芳天下闻,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心怀梦想来到水院这片智慧的沃土,一代又一代水院人以纯正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务实的学风,带领他们踏进知识的神圣殿堂,托起他们飞翔的翅膀,知识之花在这里盛开,人格魅力在这里绽放,学子们的未来也由这里而开启。让我们相约所有水院人,一同祝愿水院的明天更加璀璨辉煌,祝愿所有水院人在追逐梦想的征途上不忘“团结吃苦、奉献创新”的校风,与水院共同成长。
作者简介:
丰帅,男,山东诸城人,大学学历。2009年6月毕业于山东水利职业学院;2009年7月-2016年8月,历任诸城市新瑞华机械有限公司会计主管、办公室主任;2016年9月至今,工作于诸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曾就读班级:2006年9月-2009年6月就读于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会计电算化专业A062班。
主要荣誉称号:
2018年1月,潍坊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授予“潍坊市机构编制系统2017年度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2018年5月,中共诸城市委、诸城市人民政府授予“2017年度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