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参加AI时代高校图书馆智读论坛和非遗作品展示活动
作者:刘士轩 时间:2025-05-01 点击数:
为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由山东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数智育人 智慧成长——AI时代高校图书馆智读论坛”于4月29日在青岛理工大学隆重举行。学院作为协办单位参加了此次论坛非遗作品展示推介等相关活动。
本次论坛聚焦“AI+阅读”的创新实践,吸引了省内外近四十所的高校图书馆馆长及百余位图书情报领域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智技术赋能阅读服务的新路径,开启全民阅读与书香校园建设的新模式。
作为本次论坛重要组成部分,学院选展的三项非遗作品在展区引发广泛关注,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参与者。其中包括割绒纳绣非遗项目作品,研究团队创新传统手工技艺,融入现代文创理念,基于“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等中华传统文化要素设计出系列作品,并荣获多项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在文化传承与教学研究、设计赋能产业发展、工匠与创新人才培养、文化传播与美育浸润等方面助力职业教育发展。



雕版印刷技艺推进文化与教育融合,以强化雕版印刷技艺传承创新技能性为实践本位,确立“文化传承品非遗之美、专业赋能入古出新之路、实践育人铸匠心之魂”工作宗旨。围绕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工匠精神、艺术创新等四个维度,坚持学术与手艺融汇,创新与传承融合,形成“匠艺合一”的雕版印刷技艺培养新理念,助力学生实现“传承”精神觉醒、“创新”素养提升、“创造”意识强化和“创业”能力拓展。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学院所展作品在传统过门笺样式的基础上融入了和谐社会、美好生活等寓意进行了设计创作,培植非遗文化之根,铸就民族文脉之魂。



本次论坛通过“学术研讨+非遗体验”的创新形式,实现了数智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推动“数智育人”与“文化育人”协同发展,搭建非遗文化与数智技术对话平台,让传统工艺在现代语境下焕发新生,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注入新动能。